2025/10/16

tsmc 3Q25 earnings法說想法

  • 營收部分
    • 主要由手機帶動, 水果新機拉貨. 
    • 匯率升值比預期小(29>29.9, from 31.05)
    • 注意HPC第三季完全沒有成長, 是否N5 blackwell產能已經拉滿, 而且N3還沒開始拉
    • 車用q/q睽違一季回復動能, 2q25 0% q/q, 1q25 14% q/q.
    • 強調也有跟客人的客人合作, customer's customer.
  • CoWoS
    • 美國廠的CoWoS由Amkor幫忙, 比台積自己的兩個CoWoS廠還要更快. Amkor幫忙消化外溢的訂單.

  • 毛利
    • GM新高, 匯率1% impact 0.4%, 所以原本應該還要比現在公布的59.5%還要更高嗎, 3.7%*0.4=1.5%, 原本應該是61%嗎? 這樣海外設廠的2-3% GM impact, 後期的3-4% GM impact其實看起來可以控制的下來.
    • 新製程說學習曲線7到8季的毛利稀釋期已經不再適用.
  • Capex
    • 上修範圍至40-42BN, from 38-42BN. 猜測是pull-in N2的產能.
  • AI
    • 需求, 當下CAGR 45%, 聽起來可能在上修. CQ3 AI營收沒有往上拉令人有點疑惑. 45%感覺其實不會太難, 產能擴充加上ASP node migration增加應該是做得到的, 可以體會分析師感到保守的疑惑. 今天AMD才在說CAGR 60%.




2025/10/10

AMD與Open AI合作

Open AI何必跟他合作, 為了壓價格
為何要大張旗鼓地買東西, 反正到時候, 一定也只有他一個買家
AMD有辦法拿到那麼多產能嗎? 台積跟ODM
到時Open AI倒貨, AMD股價下跌怎麼辦, 為何需要這樣的資本遊戲

NVDA與Intel合作, 為何供應練不知道, 只有美國少數財務主管知道?
有什麼蛛絲馬跡可以分析呢? 該如何想出這樣的劇本. 是不是要有情境分析, 要分析出好幾個劇本, 推算管理階層的行為, 跟股票分析師的行為?

2025/7/18

Switch 2供應鏈思考



Game console行業TAM大小似乎固定, 除非是碰到疫情特殊時空, 才會有額外銷售量. Switch 2考量的受眾到底是誰呢? 是Switch 1的用戶還是新買的用戶, 就像是iPhone新版吸引的是老客人還是新客人? iPhone若是沒有硬體大更新我就繼續使用舊版的死不換新. 這次會為了新版滑鼠買新機嗎?



幾乎差不多的價格, 身為switch1玩家我可能會買PS5拓展更多的遊戲範圍, 不想要再買一樣的機台. 



晶片的提升用到三星8nm大概台積10nm的等級, 主流手機是用N5, 可以說是落後主流快要五年以上. 一萬多台幣的東西這樣不算有誠意. 不過工業設計感覺有變漂亮許多, 大耳朵TV很有愛的開箱讓人有點燒到.

供應鏈問題在於任天堂在推出前已經謠言滿天飛了一年多, 市場新鮮度已經不足, 而且備貨量不足. 目前依稀有缺貨問題, 不過缺不缺貨也沒差, 一年量也就那樣. 這樣的供應鏈洩漏很像是iPhone巔峰時期, 什麼規格都已經被看光. 但是就是因為1) 沒有新大作支援, 2) 硬體設計跟舊款差不多, 3) 零件性能提升有限但是價格提升許多.

任天堂的供應鏈常常有某種日本人的保守還什麼問題, oled版推出的時候也是一樣, 所以這一版轉回LCD嗎? 備貨量不足的爭議也是一樣的.

說要用霍爾按鍵結果沒有, 久昌暴跌. 其他供應鏈四月以來表現普普. (鴻準獨家組裝與機殼供應, 旺宏獨家供ROM, 偉詮電USB PD 晶片, 原相感測元件, 虹冠電供MOS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