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6

南亞科法說

 -    為何毛利沒落底還可以說報價要漲, 因為其他人買你不買就被邊緣化, 所以還是以記憶體報價走勢為主.

-    算下來loose share大家沒發現嗎?

-    其實也不用當到最厲害的人, 加減賺, 股票會漲就好

-    現金流量表, 4Q22 OP cash是不是有問題

市場反應出乎意料

- 聯電說2023年28nm鬆掉, 晚上ADR直接跌停, 大家可能沒想到這麼快, 12個月內要發生的事情忽然變得很敏感. 問該如何預測市場反應, 答很難預測; 以為市場已經反應完缺貨可能解除, 沒想到真的來還是過度反應 (1/26).
- TI之前說缺貨會一下解除(3Q21還幾時), 結果股票大跌. 後來根本沒有缺貨解除.
- 南亞科毛利那麼高, 根本沒落底, 結果記憶體價格感覺又要開始漲了. 跟前幾次循環是否不大一樣.
- 上海封城喊的震天響, 西方世界沒人鳥, 五月上旬卻瞬間開始一片慌亂.
- 台積AMD NVDA法說成績很好卻開始大跌.
- NVDA板卡廠說需求很差, 通路價格還一直跌, 結果股價沒什麼反應, 但是法說一講就馬上跌, 是為什麼

2022/1/24

科技業的業界習慣與運作邏輯






Erik Eastman@Unsplash







  • 電路內化整合, 可靠度提高, 也節省PCB面積 (RFFE的整合)
  • 現在都電腦設計分析,在降低成本導向下,安全系數都抓在臨界點。以前電腦沒那麼好用,很多參數是靠計算跟經驗,所以安全系數都抓的比較高 (東西過保固很容易壞, SONY timer)
  • 定價問題, 現在東西漲價, 新產品先押著不發不然定價怎麼定 (AMD, NVDA顯卡問題)
  • foundry
    • foundry產能共享在IC設計供應鍊裡面造成了供需波動. 
    • 越沒人用成本越高, 也越沒有客戶feedback, 越喪失競爭力.
    • foundry漲價, 競爭力強的IC設計公司反而毛利拉高, 一方面轉嫁客戶, 一方面碾壓拿不到產能付不出錢的小廠.
    • 寧願多花錢搶產能掐死對手(NVDA CoWoS逼死AMD)
    • 老舊過時的產能, 其實是無用的, 但是又是資產
    • 折舊問題
    • 成熟製程大家不願意投資, 忽然需要時就缺貨了
  • 新規格的東西, 大家都會用, 因為對手搶先用客人就跑掉. 演變成一種羊群效應 (Intel Sapphire Rapid).
  • 新東西若是贏過對手, 下修機率會非常小 (Genoa時程快過SR, 在台積下修機率很小).
  • LTA, NCNR簽了也沒什麼用 (2H22客戶大反悔, 日月光與聯電)
  • 東西卡住賣不出去, 科技產品庫存跌價問題很嚴重 (DRAM/ NAND)
  • 東西出了被禁, 考慮到後續研發時程以及投資力度 (NVDA H100)
  • 東西一直抵類, 搞到最後收拾不了, 新品又要出來了, 客戶無所適從 (Intel Sapphire Rapid/ Emerald Rapid)
  • 東西rev flat, 表示要往下掉 (TSM 7nm一直成長不了>5nm)
  • 產業起色看龍頭強者(最先加單),產業下來看落後二三線廠(最先砍單) (RRB on TSMC很慢才說看到半導體衰弱); 或是看最上游原物料有沒有緩降的情況(南亞塑膠與ABF)
  • 東西要出看有沒有量, 沒有量分攤晶圓光罩成本, 會划不來.
  • 若是tesla要降低SiC容量, 小廠應該也要降低不然無法競爭, 對SiC不好, Rivian跟進. 如同以前水果規格用什麼大家都要跟進一樣
  • 聯電簽長約LTA, 景氣反轉客戶就放棄, 第一槍義隆電, 再來就會有更多人一起取消
  • 日本提供波音一堆零件結果自己造飛機失敗, 從零組件到整機到生態系很困難
  • 互相蠶食, Capex有限採購金額有限, 買家買AI server就不買普通server, 買家買IGBT就不買SiC.
  • 政策改變, 缺蛋, 漲價, 買進口蛋, 供給過剩, double booking, over booking, overshoot
    • 通常在初期, 很難會忽然砍單(MSFT on H100)
    • 什麼是初期, 為何要砍單, 為何要overbooking? (看艦長分析)
    • 關於缺貨或是overbooking或是砍單(per艦長)
      • 是否掌握最終需求在哪裡, 最終消費者在哪裡
      • 市況已經成熟, 大家知道要多少量了嗎
      • 徵兆
        • 忽然不缺貨, 或被要求塞貨
        • 台積砍單(但要是台積砍單), 謠言是否無處驗證?
        • 新應用上線後, 用戶數狀況.
      • 目前狀況
        • 訂單仍然不滿足, 還在缺貨
        • 新應用還沒上線
  • 這些人能否加入何時加入還屬未知,市場卻已經在大成長了,這種也是可以延續好幾年的成長動能(OLED DDIC ASP比TDDI高幾倍是早知的共識, richard說聯詠
  • 新規格導入時程加速或是拖延(A100, H100, Genoa)
  • 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 对钢厂而言,这点利润微不足道,没有动力去搞研发,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力量自行生产,最后只能依赖进口; 一台Micron的24工位笔头生产设备,一分钟可以生产280个笔头,如果全年无休,中国年产的400亿支笔头需要多少台?260台,即使算上休息时间,也不会超过1000台。更要命的是,这种机器还很长寿而且技术更新慢,据说1997年的机器现在还能正常使用,寿命长达20年。算上这种折损,每一年需要更新多少台设备呢?50台左右。这样狭小的一个市场,能容得下几家生产企业?
  • AI server排擠regular server
  • 量子電腦, CoWoS封裝, 新局面, 台灣有沒有什麼彎道超車的機會?
  • 新規格新科技發布, 無感/ 有感升級
  • 一種奇怪的理論是, tam縮小但是content增加, 硬要說利多. Lotes在一般server與AI server身上, SiC在Tesla身上. 終端消費者在乎的是什麼?
  • 因為零組件一直跌價, 反而規格越來越好(23年底手機)
  • 零組件漲價, 規格提昇不易, 毛利下降, 給分銷的rebate降低, 銷量下降(23年底手機)
  • 需求要看上一波出大量的三年之後換機潮怎麼樣, 存量的概念. (23年底手機)
  • 國內與海外手機, OVX被華為擠壓就要往國外逃. (23年底手機)
  • 單一零組件廠商, 要看有沒有大客戶支持, 由大客戶找其他模組廠來整合才會有進度.
  • 完整生態系的某一個封閉規格, 一打開, 大家還是會跑過來, 而消滅開放規格. (NVlink與CXL)
  • 客戶不好, 上游準備要裁員


  • 時間框架
    • 新產品發布
    • 舊產品停產是否會有搶購潮, 或是復刻版
    • 強制回補
    • 每月營收
    • 美國公司法說
    • MSCI變動
    • 政策改變
    • forum
    • 缺貨, 庫存問題, 之後又供過於求
    • 還沒完全好就忽然peaked, 解讀錯誤, richard說聯詠
    • 景氣不好, sales, 毛利都比別人強, richard說聯詠, ase法說說自己
    • 之前說好的東西, 忽然又變不好, 創意說SSD controller根本覺得很荒謬, 到最後又說ssd controller不好

  • 漲價
    • 庫存消化完畢(23年底手機供應鍊)
    • 之前跌太多(CIS)









2022/1/18

台積4Q22 折舊與毛利思考

本次法說提到毛利維持高檔, 但Capex大增至40-44B

  • 毛利影響變數
    • cost reduction
    • 產能利用率
    • 折舊
  • 台積財務報表內容
    • 折舊幾乎都寫在COGS裡
    • 2Q14 management report不再公佈折舊, 1Q13是放在COGS裡面.
    • 2Q10, 公司提到cashflow與IS的折舊數字差距非常小幾乎可視為一樣. TTS直接算成一樣的數字, 一般的IS則沒有揭露depreciation. 
    • 1Q06, 折舊CF與IS裡公佈的折舊沒有完全吻合, 因為amortization混在一起的關係, 數字沒辦法完全對上, 但似乎實務上無人在乎.
    • 三星不給折舊guidance/ 忽然覺得研究這些這麼細, 對研究股價走勢是不是幾乎沒幫助.





延伸閱讀: 旺宏買六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