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30

EUV

- 美國設備股票跟隨台積電跟韓廠的腳步, 幾乎我們都可以掌握
- 帆宣漢唐應該也有類似的pattern
- 有趣的是,接受調查的公司有八成以上,都在採購完自動插件機和焊錫爐之後,接著考慮購買MRP電腦系統來管理物料;於是在把這個變數也加進市場區隔之後,我的策略就變得很清楚了。

我只要找到台灣代理自動插件機和焊錫爐的公司,和他們達成合作協議;當這些公司前腳賣進他們的產品以後,我們後腳就跟進去推銷惠普的MRP電腦系統。於是,我利用了最少的資源,達到了最高的銷售額。

https://tuna.press/?p=13773

在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資訊落後, 掌握不到動態.

2020/1/15

TSMC CQ1:20法說preview

- sales CQ1 guidance 預估在$10-10.1BN USD之間
- 最近想著TSMC就是一個五星級大飯店, 很多客人搶著住, 今天大客戶被趕出去了, 還是很多人搶著要來. 但換句話說, 今天受到外界壓力把大客戶趕出去, 其他客戶會不會覺得不知道哪一天會輪到我而失去信任感.

- [避免晶片斷供?傳華為海思14奈米晶片下單中芯國際]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34224)
海思台積12/16目前都不是主力手機產品的製程, 去一點中芯本部落格認為是無傷大雅而且給中芯面子. 這部分量小對台積影響也不大. 反而去中芯還要重新開始弄14nm的設計, 良率也是一個問題.

- [日經:華府施壓台積電在美生產軍用晶片 確保不受中國干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1150312.aspx)


短期可能是細微的小利空, 可能要多花資本支出到美國去弄新廠房或是升級wafertech設備, 而且營運的人力成本將會提高. 長遠來看似乎沒有具體化的好處, 如果說是被認可的話, 現在已經在這裡投片了也沒有什麼新生意可以吃, 另外就是在那邊弄一個, 其他客戶也如此要求的話談判變得麻煩, 另外也要考慮到英特爾與三星. 英特爾有技術(?), 無產能(?), 有地利, 有國籍之便, 難保不會哪天來搶單. 三星austin有技術(??), 有產能(?), 有地利, 無國籍之便, 也很有可能跑來搶單. 該客戶享受到的利多應該也還好而已, 雖然可能省了關稅之類的, 台積提高的人力成本應該還是會反映到他身上. 但是通常軍事晶片的量都很小, 單位價格都很高, 利潤也相對其他產品/ 公司高, 影響的百分比相對較小. 到頭來好像還是沒有一個結論. 今天開盤倒是跌了一小段.





2020/1/13

南亞科

南亞科法說提到要自主研發新的1xnm製程, 名稱叫做1A與1B, 接下來還會有1C.

沒有看到報告仔細分析這件事情, 自己試著看一下會怎麼發展.


1) 省了什麼, 授權費多少錢

2) 要花多少錢, 要花多久時間




3) 財務上的影響會是什麼? 資本支出與現金流,
若是自行研發, 是否可能讓產能運作青黃不接, 影響營收
新的製程頭8季(前兩年)利潤都是below coporate average(TSMC),
另外R&D製程可能需要10-20k的產能,
良率低落的話產出下降可能造成營收下降.

2020/1/8

台積近期華為砍單的一些想法

一些自己的想法做個紀錄, 留給自己迴盪.


[台積砍客戶單]
結論: 兩方面來說, 華為總體投片在台積下修可能性低, 依然是強烈注重的地方.

1) 華為這三四年一直以來都是新製程的第一批支持者, 在第一批中通常佔有台積最多的產能, xilinx FPGA等產品通常會是最先進製程但是產能都很少.
2) 中美貿易戰, 台積面對美國施壓始終沒有讓步, 對於華為的疑慮則是第一時間律師團研究好就公告不會受影響.
3) 台積開業到現在, 他們做的事情是幫客戶生產最精密當下投資最多最重要的晶片, 幾乎是客戶設計圖email寄過來台積就開始幫他處理最重要的事情(獵殺熱錢), 是會影響一家客戶公司生存的. 對於一個大客戶, 尤其是在新製程開始ramp的時候有貢獻互相幫忙的, 如果要單方面砍客戶單似乎不大可能. 如果是知道對方賣不大好, 會調節一下是正常但是如何拿捏居中範圍, 真是一門藝術. 如果要說是台積砍客戶單, 好像也無法判斷對錯, 但是標題下的的確聰明吸引眼球.
4) 市場氣氛似乎一面倒地看雖華為, 似乎沒有人想到他也會開始大拉5nm, 如果我是他騎虎難下我也只能大拉5nm, 趁還能拉的時候還需要拉的時候大拉特拉, 甚至不排除要加單. 以後面對這種問題還是要想一下他是製程轉移的可能性.
5) 如果我是華為, 市場一面倒看雖我, 我自己去台積砍單, 或是被台積砍單, 是不是不大合理? 換句話說, 華為海外庫存很高, 現在只能看內需市場, 內需市場RFFE美企含量可以降到越來越低, 螢幕記憶體都可以買韓國或甚至中國京東方/ 長江/ 長鑫, 唯一搞不定的就是AP晶片. 一定是盡力死咬住, 絕對不可能會鬆手.
6) CQ1數字一樣, 沒聽到任何set出貨的砍單. 中國華為中低階手機代工廠也沒有下修數字. 我猜想是高階手機庫存與需求浮動, 要是出貨動能一趨緩, 就拉中低階上來補, 加上發動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