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22

規格戰












  • 格式之戰
    • 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商業競爭, 以為是關鍵的一刻決定勝負但實際上花了好幾年
    • 畫出產品週期圖來分析, 就像龍卷風暴那樣.
    • 分時間, 分消費者一個一個來看.

  • 發展的過程
    • 設定規格> 護城河, 拉高轉換成本> 產能拉上來> 殺價競爭
    • 科技公司高固定成本/ 低邊際成本, 降低價格開出量
    • 無法完美預測誰輸誰贏, 最後成績單就是看營收再來毛利, 再來也只能想想nice to have must to have之類的.
    • 雜訊很多, 最後也只能看財務報表.
    • 新技術
      • 新技術最大問題就是缺錢, 再來組織膨脹太快管理失誤. 容易輸給大公司.
      • 新技術通常是一大群, 最後可能只有一個活下來.
      • 對手約12至18個月左右就能學會
      • 新技術的性能提升, 舊技術的發展瓶頸
      • 舊技術落伍原因
        • 無法放手
          • 過分聽從老客戶大顧客意見
          • 技術起初只能服務一些利基市場沒搞頭不起眼, 利潤不好
          • 全新的思維模式, 
          • 公司裡賺錢的紅人不願意改變爭取最多R&D資源
          • 供應商上下游不願意配合, 新技術來後
    • 舊公司對抗新技術最好是自行發展出破壞性技術, 自我毀滅再重生, 而且最好是獨立單位不要受舊公司的掣肘
    • 新進入者不須對抗這些力量, 後進者優勢, 但就是缺錢.





  • 例子
    • 計程車與uber
    • beta VHS
    • DVD netflix
    • 12"晶圓15"晶圓
    • X光與EUV
    • Android與Apple
    • 傳統相機與數位相機
    • 電動車與汽油車
    • FB> IG> tik tok





source: 1 2

2022/9/21

EVGA退出顯卡市場

















  • EVGA宣佈
    • 不再出下一代NVDA顯卡, 但會支援這一代(30系列).
    • EVGA 80%營收來自NVDA顯卡 (*1)
    • EVGA佔北美顯卡市場的40% (*1)
    • 說NVDA對於他們的支援下降, 也不如以往資訊透明. 利潤, 價格, 規格無法事先得知.
    • 解僱了20%台灣員工
    • 目前不會換陣營去intel或是AMD. 是說intel陣營也沒賺頭吧, AMD陣營也太小.

  • 媒體解讀
    • 北美市場在華碩、技嘉及微星的顯卡業務中,占比皆約占達三分之一。
    • EVGA只供應NVDA的北美最大顯卡廠, 有別於華碩、微星、技嘉同時也供AMD
    • 整體dGPU 2021年出貨量約9,000萬片,DIY dGPU出貨量則為3,500萬~4,000萬片
      • 其中輝達約占80%、AMD約20%。
      • 華碩、微星、七彩虹、技嘉、EVGA為DIY顯卡前五大品牌,2021年市占率合計約70~80%。
      • EVGA顯示卡年出貨量約300萬~400萬片,2023年可望將由其他廠商填補。
      • EVGA美國市占率達40%,美國約占全球需求20%
    • JPR講得很表面, 出乎意料, R&D數字錯誤. 但是就是快速.
    • Nvidia/ 技嘉/ 微星/ 華碩股價沒大變動, 沒什麼反應.
    • EVGA標榜沒有漲價, 嚴格控制挖礦漲價問題. 是否這一波賺的錢不夠周轉.
    • 沒有工廠為何還會搞到要取消產品線.

  • 二手礦卡
    • 二手商也要賺錢, 不像版卡廠可以直接賠錢賣, 然後在新的卡上面賺回來.
    • 原先礦場買的價格就已經很貴.
    • 新的一大波二手礦卡還沒有倒出來.
    • 為何沒有影響到市況.

  • 思考
    • Gain share可不可以算得出來, 有沒有一個tracker?
    • 是不是有什麼東西, 大家沒有看到, 大家沒有聽到的壞前景.
    • 是不是有什麼制度或是分潤的改變, 會改變NVDA的前景. 是否改變顯卡廠利潤?




source: 1  2 3 4 5 6 7






南亞科PB八年最低點













 














景氣循環股P/B為通俗判斷標準.
推估半導體的跌勢, 會在美光跌到淨值時停歇. 南亞科則已經跌破淨值.
台灣大地震, 買保險.
進兩年毛利與PB趨勢相反. 
南亞科毛利(LTM)與美光數值很接近.


2022/9/4

NVidia美國禁止出口中國














[起源]
  • 8/31: Nvidia形式上出口中國晶片被美國政府管控.
  • 9/1:後續美國政府有條件同意Nvidia繼續某些中國相關業務, 主要是支援原有美國客戶等等. 有點搞不清楚對於現有中國客戶訂單處理是否維持原樣?


[評價]
  • China hyper scales屬於Data center分類
  • 400Mn約佔Datacenter營收10%, 佔整體營收的6%, 粗估影響EPS $0.05. (23FQ2計算).
  • 現在PE(NTM)約在38-40x附近, 這樣應該要跌個2-3塊, 卻從$155直接暴跌到$135. 市場對半導體信心不足.


[後續想法]
  • Nvidia說關於後續H100發展的部份, 可能是中國客戶少了之後沒人支持他們發展新產品. 400M的營收
  • 23FQ2說中國server需求降下來了, 北美需求持續.
  • 所謂GPU accelerator, 與一般intel server晶片差別在哪, 是否差別有大到可以絕對聲稱intel不會是下一個被禁的嗎?
  • 所謂要出口中國前要license, 但是不確定會不會批准, 也不確定批准後會不會拿到. 簡而言之就是增添一個不確定性.
  • AMD說對他們的影響很小, 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換句話說他們的伺服器GPU做的很不成功嗎? 是否已反映出他們的server營收很小.
  • Nvidia相關的供應鍊營收是否也會受影響, 所謂Nvidia伺服器的部份. 台積電是否受最大影響. 處理價高量少的部分, 對供應鏈衝擊降到最小.
  • 美國動手之後, 是否會加速在地研發的案子? 台股智原創意等等IP個股是否是利多?
  • Nvidia的FY就是比現實多一年的農曆, 23FQ2是2022年567月; MU 23FQ3是2022年345月


[台積影響]
  • 影響不大
  • 台積一季營收$17,000mn, (一堆錢都投在Capex裡面), NVDA此次$400m衝擊約3%.
  • $400mn, wafer成本粗抓一半, 200mn. 200mn投台積7nm, 7nm一片$8,000. 約25k的量.
  • NVDA一季server rev 4000mn, 算一下7nm投了快要200k上下, 一個月大約60-70k左右, 有可能那麼多嗎? 全部台積7nm也大約150k上下
  • 7nm空出來要找誰填? Wifi嗎? 台積接下來3nm水果確定有, 5nm 40系列GPU, 7nm似乎需求不大穩定.
  • 超級IC
    • AMD MI250: 6nm
    • NVDA A100: 7nm
    • NVDA H100: 4nm.





sourc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