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

POWI 評價思考

Photo by Max Bender on Unsplash





[各家評價]
  • C社: P/E, 32x C22 EPS
  • ST社: EV/ Sales, CY22E revenue
  • SQ社: 47x EV/ NOPAT, 2021E. 奇怪的用法, 列表全部都用2020 P/E, 2021 P/E, 2020 EV/S, 2021 EV/S. 為何都不用2022的數字?

[LTM (過去12個月)]
每一期幾乎都很好, CQ2法說過後直接$85跳到$100, 市場沒預見他會那麼好. 

[評價方法]
  • 新的目標價是否與法說內容或是新報告的觀點相關性不大, 無法判斷有無反應新的產業環境, 還是只是財報數字調整model, 甚至最終也只能回歸基本面, 看財報調整新數字.
  • 人腦也無法判斷2022/ 2023年會發生什麼事, 所有的產業動態跟想法基本都是公司法人講的, 也無從查證無從判斷起, 也無從思考起, 也無法分對錯, 最多只能藉由其他公司說法來增添一些解讀. 不然就是看gartner說未來幾年怎樣.
  • 目標價是否都是主觀判斷, 產業對錯解讀對股價也無一定相關. 市場當下氣氛更重要.
  • 資訊整理, 價格發現. sellside的價值很像補習班老師, 整理公司說法, 判斷股價位階與市場氣氛, 但是後兩者更為重要. 
  • 資訊爆炸, 一直在探討到底要怎樣才是掌握到重點. 能賺錢才是重點, 找到賺錢的地方才是一切的目的. 報告看很慢, 是否要了解這個產業才能更快速, 剛開始看都很慢. 但是就只能先看起來等行情.

[non-GAAP調整]










  • SBC調整項目分布在COGS, R&D, SG&A裡面都有.
  • 還有一個是併購相關無形資產
  • 以及所有的稅務的效果(Tax effect)

[to do list]
- model準備看
- 各家報告過去一年review過一次, C社已看完. 為何價格上調?
- 電動車加油站土地要釋放出來


source:
https://investors.power.com/home/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