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HTC VIVE Flow思考











 





目前靜態分佈, Steam中最主流的是FB的Oculus佔了六成. HTC系列佔了不到兩成.





動態變化, 注意此圖表一到Oculus Quest 2一發布, 該設備滲透迅速提高, 並擠壓others的活路. 在品牌廠中, 也相對擠壓了HTC Vive的市占率. 主要對手為Oculus Quest 2.
 



注意到VR頭盔從HTC Vive第一代出現, 經歷過2016/ 2018兩次大戰, 現在目前看起來已經完全由2020年發布的Oculus佔上風. 2021目前由HTC拉開第四場戰爭的序幕. 智慧型手機當時也是在前三年戰的難分難解, 但後來iPhone拿到關鍵市佔, 隱約覺得這場仗Oculus佔到六成, 現在HTC的目光不應該放在所謂的玩家上面, 而是想找到其他應用來擴張整個VR的使用族群.

記得那時一直在想或許HTC可以找某個攝影師或是導演來代言他的相機, 強調他的攝影, 與工作上的方便性, 例如變成一個適合重度攝影工作, 風格強烈類似軍規或是專業人士的. 沒想到後來這個特色還是被蘋果拿去請導演拍片代言了. 換句話說, 嚴格說起來, 安卓市場到現在還是沒有走出一個新風格, 更諷刺的是

[HTC Vive Flow]
注意到這次CPU規格是2019年的XR1, 快要三年以前的規格, 讓我們老玩家們不禁想起以前的換芯事件以及特殊756MB Ram規格. 強悍的發布會風格已完全震懾觀眾, 主打的是冥想與放鬆體驗, 算是一個新的市場沒錯, 但不知怎地配上陽春的畫面與麥克風收音會一直讓人想到廉價與省錢, 冥想放鬆變成一種免錢的娛樂, 又要怎麼與一個一萬五的奢侈品或是非必要的配備沾上邊實在很難.




[股價思考]
關於股價
  • 今年每月營收大致上依然是y/y drop.
  • 手機本業未見改善, 未見營運轉機, 依然虧錢.
  • 新裝置並非must to have.
  • 元宇宙概念受益主要是FB自己的Oculus, 或是中國廠商低價競品, HTC定位困難.
  • 之前第一次發HTC Vive時, 股價由$80一路上飆至$130, 最近股價在$35徘徊目前上飆至$47. 預計$60為近期最高.

Source:
2

2021/10/13

南亞科股價毛利與DRAM報價

南亞科股價與DRAM報價
  • 看到DRAM報價準備往上, 大概就要開始入場, 而股價波動的magnitude, 大概就是漲個80%附近. 當一聽到風吹草動DRAM報價要跌, 股價馬上跌. 
  • 如果在低檔區$50附近買入通常後續會有不錯表現.
  • 雖說報價時刻以季為單位, 但是通常一兩個月前就會知道報價怎麼變化.


南亞科股價與DRAM報價
  • BV: 最近一期財報的book value.
  • P/B直沒有什麼顯著性也沒有領先意義.


  • E: 過去歷史年化EPS
  • P/E值沒有什麼意義, 但最高到接近40, 之後就往下走
    • 約翰聶夫說週期股要在盈餘翻揚前的六到九個月買進, 週期股的盈餘提高不會推昇本益比. 要了解到未來產業供需來推算週期股.
    • 成長股是盈餘持續成長, 本益比就會提高.


  • 過去八年的股價與毛利率關連
    • 毛利率應該是DRAM報價的落後指標, 股價走勢在毛利公布的前面, 毛利高點前股價開始下跌, 毛利低點前股價就開始回彈, 推想與DRAM報價相關
    • 毛利率大概50%或是60%會是一個天險, 客戶也不想要你毛利太高.
    • 從毛利率最高跌到最低點, 大概要一年半的時間, 也就是六季左右, 推想可能跟整個業界新製程推出時間有關.
    • 2Q:19-1Q:20股價與毛利率背離不知道為什麼.
    • 股價要跌, 是領先幾季跌?
      • 當下一定很多股票分析師會狂喊各種觀點, 產業裡各種小道消息也是滿天飛
    • 雖說南亞科的技術不是最好的, 但是跟著DRAM走勢走, 到後來依然有將近五成的毛利率.
    • 2012年前南亞科還在虧錢




To Do List:
所有記憶體股價都拿出來比, MU, Samsung, SK Hynix, 威剛, Apacer, 晶豪科
各家margin, Capex都拿出來比






2021/10/5

財務報表中的公司營運






Photo by Ray Reyes on Unsplash




[對股價的影響]
  • 只關心股票會不會漲
  • 是成績單是事後諸葛是落後指標
  • 利多出盡的好學生與利空出盡轉機股
  • 消息股價先行的問題
  • FCF沒什麼人在管, 有些券商連現金流量表都不貼上
  • 財務報表所有的東西對當下股價都不重要, 數字也都不重要, 只看有沒有好成績, 只看未來展望有沒有比預期好.

[財務報表的成績單性質]
  • 營收
    • 每月營收拉起來, 表示一直發展的新產品開始大量出貨, 表示公司可能會找到新動能. 或是東西真的被某大廠採用, 表示新產品夠力.
    • 做新業務就要先花幾年賠錢, 例如和碩要投入伺服器, 業界表示做伺服器要先賠五年, 例如台積的學習曲線.
    • 之前談的LTA, 誰可以先不遵守?
    • 之前投片的東西是否要大出了, 時間差.
    • 整體行業是否漲價, 例如台積漲晶圓, MTK晶片漲價
      • P跌但是Q持續加大, 例如航運, 例如DRAM, 依然有益, 但只要毛利一跌市場就會負面反應很大
      • P提高但是Q變少, 例如特斯拉用SiC MOSFET, 反而節省其他MOSFET成本
    • 年報裡客戶異常成長, 例如穩懋與Vanchip
    • 若是其他產業領先者先漲, 技術落後者可以吃溢出的訂單, 再補漲. 南電欣興與泰鼎; 領先者遭殃, 其他人也接著遭殃, 如大立光跟galaxy core 1Q砍單, 例如穩懋與宏捷科
    • seasonality與錯峰, 水果SE3與放在各家供應商那邊的設備.
    • 營收/ 利潤影響到之後的Capex
    • 匯率問題, 台幣貶值, DRAM跌價但南亞科業績很好.
    • 量有沒有起來, OPEX能不能分攤掉. (2408)
    • 喊減產, 先去看他庫存狀況. (Giant展期)

  • A/R
    • 庫存過高, 賣不好, A/R可能收不回來. (Giant展期)

  • Capex
    • 營收是否也相應增加
    • 影響毛利與FCF
    • 產業
    • 景氣衰退對最上游的影響為降低資本支出
    • 新產品能不能夠早點出來, 不然折舊一來毛利就要往下了 (TSM 3nm ramp up時機與折舊)
    • Capex
      • 對景氣的預測
      • 折舊拖累毛利 (TSMC我們note, Nanya分COGS跟R&D)

  • 毛利
    • 是否與營收有相等比例增加, 有無砍價衝營收的疑慮或是產品喪失競爭力的問題
    • 晶片漲價價格是否能夠持續, 毛利就是ASP的意思
    • 匯率, 新製程ramp up, Capex增加. 例如台積.


  • 研發支出
    • 通常與營收%相關, 與其他競爭對手比較
    • 薪水長榮發40個月, 萬海發很少, 員工不滿. 人員競爭力的問題. 
    • 很競爭的行業, 是否研發支出更高, 是否行銷費用更高?

  • 業外
    • 匯率幫忙

  • 庫存
    • 高低看景氣循環處於哪一個位置, 算是簡單指標, 但是問題在於不夠顯著, 或是庫存數字不知道哪裡來的; POWI很愛講通路庫存多少, 永遠低於他的7 week target.
    • IC公司財報庫存, 是否是因為晶圓漲價而增加
    • 所謂長短料, 短料是誰
    • 庫存減少, 是現金流量表加項; 因為IS中沒有管到庫存的事情, 所以在CF上來連接IS
    • 有簽LTA或依照產品別, 或許幫客戶保留多一點的庫存, 例如車用可能7-10年才EOL
    • 上游庫存開始增加, 下游客戶需求是否下降
    • 零售價格開始下降, 例如顯卡疫情漲價都是通路賺走,  表示通路庫存壓力增加, 是否公司A/R也開始增加開始收不到款. 營收/ AR/ 庫存增加的速度比較.
    • 看庫存天數的原因是因為絕對數字還要再跟sales相比才有意義.
    • 庫存增加與營收增加的速度相比
    • 找不到庫存跌價的IS科目
    • 成本留在存貨中, 粉飾獲利.
    • 庫存水位過高是否是因為提高生產量, 為了毛利好看, 降低單位成本, 求粉飾財報
    • 營收趨緩, 庫存變成問題
    • 消庫存, 就要砍價(高通4Q22)
    • 庫存改成天數比較好比較, 隱含了跟sales比的作用
    • 對市況掌握度 (Giant展期, 挖礦時期的Nvidia)
    • 庫存大砍 (可成賣廠)

  • 資產
    • 無形資產(壽命有限)與商譽(不用攤銷)

  • 債務
    • 營收下降, 債務還不還的出來
    • 債有償還的先後比例與時間表
    • 債/ EBITDA>4就快要不行了
    • 還債週期

  • 股東
    • 客戶入股, 是否影響其他客戶下單意願
      • 怎樣是有控制力, 台積跟世界
    • 門神, 例如Toshiba與8299

  • 現金流量表
    • IPO (mobileye), prepayment (TSM)
    • Capex
    • prepayment放在cash from operating中(TSM)
    • 現金asset部分, 合併報表裡有, 但母公司個體財報可能很少. (Giant展期)
    • 現金, 子公司要現增, 要不要幫忙(文曄, 祥碩)

  • Equity
    • 上市上櫃股本可能改變
    • equity是應變數, A-L推出來的, 像是債券價格一樣.









[大環境]
  • 水果新規格, 大家跟進, 例如NAND容量, 例如幾奈米的cpu, 幾MP的鏡頭
  • 從成本導向的產品變成有附加價值, 例如GaN改變品牌手機對於充電器的想法
  • 奪回主導權, 例如iPhone之於電信商
  • 改變消費習慣, uber之於計程車
  • 新法規改變
  • 轉移製程到新製程, 業界產能變多還變少
  • 缺貨議題, 缺貨一改善, 產品是否大量產出, 營收是否噴出
[關於評價]
  • 基於券商的行銷手段與複雜的會計處理, 常常搞不清楚一堆數字如何評價公司的價值. 也不懂為什麼有一堆multiple要計算. 當牽扯到計算, 台灣教育下的人的頭腦又會開始變成分析師腦要開始算個你死我活, 魚死網破.
  • 但是想一下如果當成買中古車呢? 是不是網站看一看, 年份里程數看一看就差不多了. 買房子也是一樣, 看一看就差不多, 在看市場行情類似條件的物件, 定價大概訂在哪邊. 換句話說, 定價大概也是在同樣的範圍裏面, 不會偏離行情太多, 這就是人性的市場共識.




source:






貓頭鷹風扇 Noctua 與元山科技

[報導內文]
資訊電腦與非歐中市場汽車電子客戶屬於BU2業務範疇,最大客戶是歐洲電腦DIY品牌貓頭鷹Noctua,佔元山業務比例就高達20%。而顯示卡與主機板用的散熱風扇,處於散熱模組事業處掌管,客戶包括華碩跟技嘉,受惠居家經濟發酵,今年電競買氣相當好,元山預估電競類散熱模組營收今年就比去年成長40%。

[想法]
季報似乎看不出散熱風扇與模組的差別, 也搞不清楚德國跟Noctua所在地奧地利的差別. 看網路有人說是台灣公司跟奧地利公司合資的.



[其他台灣相關電競品牌]
- ice giant
- NZXT


Source:
1
2




2021/10/4

先進封裝與異質封裝筆記

太複雜所以慢慢作筆記

SiP: 各foundry跟製程混合在一起都可以. 如apple watch. (這不就是一般電器嗎)
CoWos: Xilinx FPGA在台積就是用CoWos. 所謂2.5D.
AMD Fiji, Hynix HBM, UMC interposer. 沒寫清楚.
P100在台積用CoWos-2, 加上三星HBM2

Intel Foveros類似CoWos但是interposer略有不同, 是active interposer.

EMIB則是interposer-less的
例子有AMD GPU+Intel CPU (kaby lake)+HBM2
Intel FPGA Agilex+HBM

3D封裝, 立體架構樂高: TSMC Wafer-On-Wafer(WoW)=Intel Foveros
2.5D封裝, 平面架構樂高: TSMC CoWos= Intel EMIB







sourc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