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聯電 GF放棄高階製程






圖: 職業駕駛林小姐表示本篇讀完還是看不懂股價.






  • 聯電趕上台積最新製程時, 價格又跌價, 台積電又改版, 累死對手.
  • 必須要維持產能利用率高達 9 成以上,才能夠賺錢.
  • 破解台積電「累死對手」策略的關鍵, 是用理性和紀律, 建立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財務紀律.
  • 把聯電的目標,從追求成為市場老大,變成追求投資報酬率(ROI)第一步先從改善財務體質,改善自由現金流開始,不再跟進投資7奈米等技術後,過去幾季,聯電累積現金的速度變快了,甚至有錢可以買庫藏股。
    • 無法判斷是對是錯
  • 接著,他嚴格要求每項投資,都要符合投資報酬率的要求,不符合就砍掉。「投資技術研發相對便宜,我們在 12、14 奈米的研發還會繼續。」他分析,貴的是建置產能,12、14 奈米的產能建置相對就少,「要不要擴建,我會依 ROI 狀況嚴格控制。」
    • 若沒有一定產出規模, 或是逼現有2k產能一定要維持滿載, 研發成本攤提是否順利?
    • 不要做這個生意不就最便宜?
  • 聯電研發資金比其他所有經營成熟製程的公司加起來還多!
    • 本來就這樣但是這解決什麼問題? 提高市佔/ 提昇毛利?
    • 無法判斷是對是錯; 疑似在市場上找到一個可以生存下去的利基點, 疑似把主流製程晶圓代工做出跳脫出大宗商品的路線.
    • 連台積之前都苦於28nm產能過剩大家殺價競爭之類, 連台積都被聯電在28nm傷害到, 結果聯電竟然說不玩了, 而且號稱可以找到一個出路. 台積都不敢說他們在28nm找到出路.
  • 近期8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製程的新應用出現。
  • 王石分析,過去幾季,聯電手上現金累積的速度變快,對抗景氣逆風的能力變強,「有現金在手上,能做的事很多」,像聯電已經開始買庫藏股註銷,獲利配發的比率也在提高。
  • 中長期要看 EPS 的改善。」王石說,聯電從 2019 年下半年起,折舊的成本會開始下降,聯電手上的資金會更加充沛,王石和簡山傑上任後的改革,有機會讓聯電走出失落的 18 年.
    • 是這樣嗎? 不要花費任何的Capex不就更沒有折舊? 不就現金累積的更快? EPS更好.
    • 結果還真的遇到疫情車用等等小晶片缺貨, 價格暴漲, 狂簽LTA.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 思考
    • 一件事情在真實世界裡有好有壞, 各個分析師解讀也都不同, 每個人意見也不同. 而且都是溫水煮青蛙拖了好久. 
    • 類似拖很久的戲碼還有WDC拆分NAND, 以及SIMO賣給美國公司.
    • 找不到UMC完整官方聲明, 散落在法說會逐字稿裡面; 事情就是這樣, 過了就完全沒有人關心. 想要真的找一些分析看一些分析都要花費與多力氣與時間. 不知道能夠在裡面提取什麼樣的精華, 要預測下次同樣的情況也很難.
    • GF倒是有完整聲明, 情況簡單的多, 簡單粗暴歸因於沒有7nm客戶所以不做了.
      • ASML的回答是沒有回答, 只說需求很多, 已經考慮到有人退出但是我們還是需求很好 (9/5/2018, 10/17/2018)
      • 就像是evga說不做nvda單了, 結果也沒有人管. 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資本主義, 沒人管.
    • 時常搞不懂commodity市場競爭的樣貌, 尤其是記憶體跟面板, 是不是人類本身就無法判斷commodity競爭市場的情況, 或是說這是一個常態. 
    • 分析師意見與報告時常無法解決我的問題, 偏向想要看到管理學者會計學者來有系統地分析來龍去脈, 但是幾乎沒有這樣的服務, 或是成本太高. 例如學者要分析要花三個月, 但是當下就要決定股價了.
    • 一個sellside要看30家公司, 一個buyside可能要看300家公司, 沒有人有心情跟時間在那細火慢熬.
    • 所以到底教訓是什麼, 學到什麼? 下一次還能預測嗎?
    • 隱約知道該怎麼看這件事情, 似乎最終結果是直接看股價就好不要看任何產業面, 但不自己走過一遭不甘心
      • 反正任何產業波動都不重要, 只要看5年大方向就好.
      • 反正非龍頭股的任何策略行動或是技術型雕蟲小技都忽略, 雖然包裝地很好看, 分析師也順道錦上添花粉飾顏面一番.
      •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 如果有看得清楚也不會跟你說, 跟你說了你也不會相信.
      • 產業大方向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 只能看龍頭股.
      • 結果上面這些事情做了, 又淪為平庸大盤的一員, 轉折點也看不清楚.
      • 但是轉折點有只有非龍頭股做的好的, 而龍頭股做的不好的嗎?> 還真的有!








sourc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