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題材
- 電動車
- 摺疊手機
- 製造業移出中國趨勢
- 代理商重要性增加
- 匯率走勢, 貶值出口利多, 但大盤會走弱; 台幣走強大盤變強, 互為因果好像也沒什麼特別好說.
- 伺服器新平台Sapphire Rapid, AMD Genoa 2Q23量產.
- 股價走勢
- 股價主要看龍頭股台積電, 總是領先大家bottom-out. 所以什麼都只要看龍頭股就好.
- 股價反應在基本面變好的前面. 人性會偷買.
- 庫存修正山頂到谷底大約需要2-3Q, 金融海嘯的時候也是一樣. 這一波大概修到1H23 (NMR).
[法說內容]
- 12/22深夜美光法說, 以下摘要美光對需求面的看法
- Server明年成長低於過去因為客戶還在消化庫存.
- Server平台升級進度沒有大誤差; 明年年中平台大轉換, 現在小轉換.
- PC 數字同concensus跌個位數
- 手機明年flat或小上
- 車用需求依然很好, 沒有庫存問題困擾.
- 等於訂單是有機成長, 新成長的部分優於原本拉貨時的預期
- 工業庫存問題嚴重.
- 1beta DRAM與232L NAND要出了, 誰做controller
- 客戶庫存10 weeks, 平常5-6 weeks.
- Capex $8.0B砍到$7.0-7.5B; 看semicap變動如何LRCM, KLAC, ASML; FY24的Capex也要砍.
[股價反應]
- 週三法說完跌4%意思意思, 周五又開始漲
- 南亞科幾乎沒跌
- ASML跌4%意思意思, 之後又再跟跌
- 影響PC股, Semi-cap, 跟WDC, GPU等族群
[行動]
- 布局2408
- $50支撐測試通過, 利空不跌.
- 法人沒有明顯動作, 但投信一路賣, 該賣應該都賣完, 沒有明顯波動.
- 聯電趕上台積最新製程時, 價格又跌價, 台積電又改版, 累死對手.
- 必須要維持產能利用率高達 9 成以上,才能夠賺錢.
- 破解台積電「累死對手」策略的關鍵, 是用理性和紀律, 建立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財務紀律.
- 把聯電的目標,從追求成為市場老大,變成追求投資報酬率(ROI)第一步先從改善財務體質,改善自由現金流開始,不再跟進投資7奈米等技術後,過去幾季,聯電累積現金的速度變快了,甚至有錢可以買庫藏股。
- 接著,他嚴格要求每項投資,都要符合投資報酬率的要求,不符合就砍掉。「投資技術研發相對便宜,我們在 12、14 奈米的研發還會繼續。」他分析,貴的是建置產能,12、14 奈米的產能建置相對就少,「要不要擴建,我會依 ROI 狀況嚴格控制。」
- 若沒有一定產出規模, 或是逼現有2k產能一定要維持滿載, 研發成本攤提是否順利?
- 不要做這個生意不就最便宜?
- 聯電研發資金比其他所有經營成熟製程的公司加起來還多!
- 本來就這樣但是這解決什麼問題? 提高市佔/ 提昇毛利?
- 無法判斷是對是錯; 疑似在市場上找到一個可以生存下去的利基點, 疑似把主流製程晶圓代工做出跳脫出大宗商品的路線.
- 連台積之前都苦於28nm產能過剩大家殺價競爭之類, 連台積都被聯電在28nm傷害到, 結果聯電竟然說不玩了, 而且號稱可以找到一個出路. 台積都不敢說他們在28nm找到出路.
- 近期8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製程的新應用出現。
- 王石分析,過去幾季,聯電手上現金累積的速度變快,對抗景氣逆風的能力變強,「有現金在手上,能做的事很多」,像聯電已經開始買庫藏股註銷,獲利配發的比率也在提高。
- 中長期要看 EPS 的改善。」王石說,聯電從 2019 年下半年起,折舊的成本會開始下降,聯電手上的資金會更加充沛,王石和簡山傑上任後的改革,有機會讓聯電走出失落的 18 年.
- 是這樣嗎? 不要花費任何的Capex不就更沒有折舊? 不就現金累積的更快? EPS更好.
- 結果還真的遇到疫情車用等等小晶片缺貨, 價格暴漲, 狂簽LTA.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 思考
- 一件事情在真實世界裡有好有壞, 各個分析師解讀也都不同, 每個人意見也不同. 而且都是溫水煮青蛙拖了好久.
- 類似拖很久的戲碼還有WDC拆分NAND, 以及SIMO賣給美國公司.
- 找不到UMC完整官方聲明, 散落在法說會逐字稿裡面; 事情就是這樣, 過了就完全沒有人關心. 想要真的找一些分析看一些分析都要花費與多力氣與時間. 不知道能夠在裡面提取什麼樣的精華, 要預測下次同樣的情況也很難.
- GF倒是有完整聲明, 情況簡單的多, 簡單粗暴歸因於沒有7nm客戶所以不做了.
- ASML的回答是沒有回答, 只說需求很多, 已經考慮到有人退出但是我們還是需求很好 (9/5/2018, 10/17/2018)
- 就像是evga說不做nvda單了, 結果也沒有人管. 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資本主義, 沒人管.
- 時常搞不懂commodity市場競爭的樣貌, 尤其是記憶體跟面板, 是不是人類本身就無法判斷commodity競爭市場的情況, 或是說這是一個常態.
- 分析師意見與報告時常無法解決我的問題, 偏向想要看到管理學者會計學者來有系統地分析來龍去脈, 但是幾乎沒有這樣的服務, 或是成本太高. 例如學者要分析要花三個月, 但是當下就要決定股價了.
- 一個sellside要看30家公司, 一個buyside可能要看300家公司, 沒有人有心情跟時間在那細火慢熬.
- 所以到底教訓是什麼, 學到什麼? 下一次還能預測嗎?
- 隱約知道該怎麼看這件事情, 似乎最終結果是直接看股價就好不要看任何產業面, 但不自己走過一遭不甘心
- 反正任何產業波動都不重要, 只要看5年大方向就好.
- 反正非龍頭股的任何策略行動或是技術型雕蟲小技都忽略, 雖然包裝地很好看, 分析師也順道錦上添花粉飾顏面一番.
-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 如果有看得清楚也不會跟你說, 跟你說了你也不會相信.
- 產業大方向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 只能看龍頭股.
- 結果上面這些事情做了, 又淪為平庸大盤的一員, 轉折點也看不清楚.
- 但是轉折點有只有非龍頭股做的好的, 而龍頭股做的不好的嗎?> 還真的有!
圖: 很多面板的一天
圖一: 股價與PB毛利走勢比較.
- PB比DRAM還慘, 0.4x都出現惹
- PB走勢跟股價走勢很吻合.
- PB最爛大概0.36x, 好像目前0.6的位置也沒有什麼對未來參考性.
- 2H:20股價跟隨毛利提高而狂飆(三星退出), 相對DRAM感覺股價超前性沒有那麼強. 記憶體超前反映約兩季, 面板好像普通要到財報後照鏡式確認之後, 股價才願意跑.
圖二: 面板概念股, 股價與PB毛利走勢比較.
- Novetek的毛利已經脫離面板毛利的趨勢範圍與波動, 完整維持在3x%,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雖然如此股價跌到更慘不知道為什麼市場如此不看好前景.
- 走勢依然很相像, 沒有預測功能.
- 跟DRAM很像, 明明知道股價低點或是明明知道會景氣循環, 但是總是有很多隱隱的困擾例如左岸產能開出.
- 景氣循環股掛掉主因是被債務拖垮, 例如Elpida (大利從小).
- 大宗商品產出大量減產的時刻就是價格崩跌到OPM快要為0了, 賠錢生意沒人做的狀態
- 三星有面板也有記憶體, 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 概念股
- 振曜 6143
- RIMOWA電子標籤
- 全球行李箱年出貨80M, $250+行李箱約占20%, RIMOWA行李箱1年市場量約1M(意外地少).
- 電子標籤市場比電子書更大, ASP比電子書高(?)
- 航空吊牌加上全球疫情解封,2023年會有比2022好的成長性.
- 振曜電子書
- Kobo代工, 毛利營收近年無成長, 設計很漂亮.
- 全球每年電子書需求約800萬至1,000萬台,振曜市占率約達兩成 (2017到2022報導的數字都沒變, 可能無成長).
- 接單生產沒有電子書庫存,客戶端庫存也沒有太多(量太少加減打折賣就算了).
- 彩色電子書應該無換機潮, 2022年以電子書為主, 2023電子書有機會有個位數成長(至少比手機好).
- 貨價標籤全球需求大,但毛利較低,振曜將挑選較高毛利產品(連代工都不想代工的低毛利).
- 元太 8069
- E-ink原料, 毛利營收3Q22劇烈增長. 對照下來, 應該不是電子書成長, 主要是標籤成長.
- OP margin強力改善,
- 要想的事情是毛利六成可持續嗎, 營收會繼續增長嗎?
- ESL(電子貨架標籤) 中長期展望依舊正向, 是明年少數可保持成長的市場(代工說毛利低).
- 毛利6x%
- 主要是有一次性回沖利益所致, 推升單季毛利率表現突出, 非常態.
- 應該要算常態應該是多少但有點懶得算, 覺得弄到數字(6x%)那麼高很沒意思.
- 貨架標籤或是電子書, 毛利有可能繼續增長嗎, 台積高通NVDA毛利大概50-60%, 電子紙這種接近大宗商品的東西(甚至無法辯解說自己不是大宗商品的就全部都歸於大宗商品)可以有40%以上毛利? 可以維持嗎?
- 可能原因是因為沒有其他競爭對手.
- 系統整合商SES毛利20%而已
- 2023 EPS x PE=$15x17=$255. EPS$15為3Q22水準粗估, 17倍PE結合毛利下降與營收上升放緩展
- 問題在於毛利什麼時候開始下降, 其他供應商出現.
- 營收增長感覺是行銷問題, 能不能讓客戶覺得太方便了或是創造新體驗. 整合商毛利只有20%, 感覺附加價值有所限制.
- 市場定位
- 缺點
- 研發方向不該是多顏色或是可彎曲或是更難的科技. 這應該是要很便宜的東西, 大量生產的東西, 變成精品.
- 但因為是大宗商品性質所以想要多投入科技, 拉高門檻, 如同dram一般, 但是需求面尚未起來. Capex花在拓展應用場景, 例如不同表面上.
- 裝置反應很慢, 價格太貴.與其他東西不相容. 不只在電子書閱讀器上面, 在iPad上的閱讀體驗都很不好.
- 手機殼停產, 做到iPhone 8而已.
- 可以取代的東西應該不是紙張, 因為紙張太便宜, 而是LCD螢幕, 但是缺點沒有彩色與更新速度慢.
- 可能換是一個$500-$1000附近的A4紙型態的簡單的薄片, 當成看文書或是海報之類的.
- 優點
- 公車站牌是很好, 但是也是nice to have, 也可以被電子看板(LCD, LED)取代.
- BMW iX flow, 應該是最有搞頭的應用, 貼膜10萬台票上下, 但牽涉各國法規, 應該商業化不大. 軍事用途應該會很好.
- 貨架廣告紙很好看, 可能是最具商業潛力與擴散性的應用. 只要拿原本設計好的廣告套進去就好. 可以一次換很多標籤.
- 關於醫療資訊或是什麼UI界面的東西, 感覺牽扯到流程管理或是UIUX更為複雜, 也更有提高附加價值的地方, 是否可以跟類似顧問費或是顧問公司, 或是UIUX設計公司合作. 感覺這種視覺化設計, 很需要但是很難以表達出來. 例如像是APP行事曆或是備忘錄那種. (系統整合商SES, Pricer, Solum範圍)
- 電子書實體
- nice to have.
- 最新出的10.3" Boox Tab Ultra $600, 比ipad還貴, 功能與速度不如以前mtk方案一台四千的平板.
- 為何不能結合電子紙螢幕跟mtk方案做大量生產, 為何一定要這麼貴, 看硬體BOM cost應該跟七八百塊的小米手寫板差不多. 最多賣$2500(小米電子書$3000+), 就是十本書的價格, 或是一隻低階手機的價格.
- Kindle $49/ 89/
- 介面怪異, 甚至比安卓更爛. 買書也要錢, 書價為實體書約7折, 感覺划算度不夠, spotify模式更好.
- 擔心之後又有新科技要換機子, 東西能不能轉移過去.
- 電子標籤
- 老闆沒有動力去換, 反正已經花錢請員工, 請員工手動換標籤就好.
- 看到電子標籤, 顧客消費體驗也沒有比較好, 並不能展現是高級的店.
- 健身房電影院要門票之類的直接印QR code給客人或是客人手機QR code過閘門, 並不需要電子紙.
- 行李箱電子紙, 需要航空公司系統相容配合, 紙本更快更便宜統一作業
- 優點沒有電池可以直接上飛機, 資訊用NFC.
- 單買bag tag一個台票$2,000.
- 驅動IC
- 晶宏半導體
- 毛利4x%; 研發費用很重18%
- CQ3庫存爆增, 客戶轉單或是倒掉嗎?
- operating cashflow因為庫存關係搞到變成負的
source:
- 新規格出現
- 2022/8微星推出世界第一款 ATX 3.0 電源供應器
- 全漢3015: 營收y/y q/q都衰退
- 海韻電6203: y/y衰退很嚴重3x% 4x%起跳, 九月十月數字比較好, 無法判斷有沒有轉虧為盈的趨勢
- 相關BOM廠商
- 橋式整流器: Shindengen
- 電容: Nippon Chemi-con; Taicon; Teapo
- 電源相關IC: Infineon
source:
- PMIC IC概念股
- 炒作DDR5 ramp up外面要加一顆PMIC, 原本是在主機板上面的.
- DDR5應該需求也是普通, 新主機板AMD只支援DDR5. 但目前PC手機server需求都普通.
- 單純炒作.
- 概念股
- 茂達: 外資投信都進場, 今天30周往下, 40周依然在上面往下, 感覺趨勢沒確立, 但投信已進場.
- 力智: 都是外資買
- 致新: 法人不進場, 圖形跟茂達驚人相似.
- 三家營收變動與毛利沒有顯著差別. 約4x%附近
PMIC MS 20221026